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271153

专家共识

  •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向定成;曾定尹;霍勇;

    <正>早在1845年,Latham提出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可导致心绞痛。1959年Prinzmetal等[1]首先观察到一组与劳力性心绞痛不同的心绞痛患者,常于静息状态下发作,伴有心电图ST段抬高,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此类患者不伴有心肌耗氧量的增加,是由于冠状动脉紧张度增加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所致,从而提出了CAS的概念。该假说被后来的冠状动脉造影所证实[2]。CAS是一种病理生理状

    2015年04期 v.23;No.117 181-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8K]
    [阅读次数:84 ] |[引用频次:145 ] |[网刊下载次数:8 ] |[下载次数:2449 ]

临床研究

  • 肺癌外科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导管消融治疗

    李松南;董建增;王璐;吴晓燕;闻松男;白融;刘念;龙德勇;喻荣辉;汤日波;桑才华;蒋晨曦;马长生;

    目的分析肺癌外科术后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并评价此类患者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共入选14例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行导管消融的患者(观察组),按照1∶2随机选取同期入院消融的无肺部手术史的房颤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导管消融,并随访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小于对照组[(23.6±3.1)kg/m2比(26.3±2.8)kg/m2,P=0.006],而合并糖尿病患者多于对照组(35.7%比7.1%,P=0.019);心房扑动或房性心动过速等在观察组患者中更为常见(64.3%比17.9%,P=0.002),且房颤相关症状更为严重。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消融总手术时间及X线透视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7.5±73.2)min比(169.5±65.3)min,P<0.01]和[(45.7±28.5)min比(32.0±26.8)min,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9例(64.3%)和14例(50.0%)复发心律失常。观察组患者单次消融的窦性心律维持率略低于对照组(35.7%比50.0%,P=0.1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肺癌外科术后合并房颤的患者,尽管单次消融成功率略低,导管消融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2015年04期 v.23;No.117 187-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5K]
    [阅读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82 ]
  • 血流动力学参数对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灌注水平的预测价值

    汪雁博;谷新顺;范卫泽;郝国贞;姜云发;傅向华;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血流动力学状态与溶栓后早期PCI后心肌灌注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溶栓后早期PCI的STEMI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患者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不良组(TMPG≤2级)和心肌灌注正常组(TMPG=3级)。记录患者溶栓后PCI术前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帧数(CTFC)、TMPG以及血栓负荷积分。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出的每例STEMI患者溶栓早期PCI术后TMPG≤2级的发生概率值,构建以TMPG确定的心肌灌注水平为金标准的ROC曲线,分析ROC曲线下面积及最佳截点诊断STEMI患者溶栓早期PCI术后TMPG≤2级发生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累计入选患者159例,其中灌注不良组31例(19.5%),灌注正常组128例(80.5%)。与灌注正常组患者相比,灌注不良组患者PCI术前SBP和DBP均低于灌注正常组(均P<0.001),HR有增加趋势(P=0.098);PCI术后7 d灌注正常组患者的心功能较好(P=0.005),梗死面积有降低趋势(P=0.054)。两组患者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术后灌注正常组TIMI血流分级Ⅲ级比例高于灌注不良组(P=0.039),CTFC水平低于灌注不良组[(24.6±1.4)帧比(28.0±3.6)帧,P<0.001]。与灌注正常组患者相比,灌注不良组患者应用替罗非班比例较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CI术前DBP过低以及糖尿病史是PCI术后心肌灌注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心肌灌注预报概率模型,血流动力学参数=1+exp[-(-4.091+0.085×DBP+0.016×SBP-0.037×HR)],求出各个样本TMPG水平的综合预报概率,绘制ROC曲线的检验变量。计算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95%CI 0.683~0.868,P<0.001),截点值为0.789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1%和71.0%。结论低DBP水平是接受溶栓后早期PCI的STEMI患者心肌灌注不良的危险因素;以综合预测模型0.789为截点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价值。

    2015年04期 v.23;No.117 192-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阅读次数:33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1 ] |[下载次数:117 ]
  • Meta分析: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

    周鑫斌;缪静;武丽;徐晓明;

    目的系统评价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Pub Med、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以及万方数据库,筛选并纳入采用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试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入选15项研究,累计2026例患者,其中686例接受导管消融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消融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升高(WMD 12.48%,95%CI 9.49%~15.47%,P<0.001),但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I2=93.3%,P<0.001)。Meta回归显示,纳入人群的冠心病患者比例与消融术后LVEF升高存在负相关性(β=-0.86)。导管消融相关严重并发症的平均发生率为(4.8±3.6)%。结论导管消融能显著增加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LVEF值而有效改善心功能,且其并发症发生率与总体相当。

    2015年04期 v.23;No.117 198-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阅读次数:48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39 ]
  • 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吕昀;曾亚莉;郭晔炳;柳景华;赵东晖;黄方炯;王盛宇;谢进生;

    目的探讨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对陈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室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重塑指标、心功能以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共入选Euro Score评分中低危的患者223例,分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组129例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94例。患者分别于血运重建术前、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36个月记录主要终点事件(全因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接受血运重建术前,PCI组与CABG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58.12±10.01)mm比(61.75±5.85)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3.57±9.41)%比(42.98±10.98)%]、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122.47±15.36)g/m2比(126.22±16.58)g/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CI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LVEDd[(52.32±4.23)mm比(58.12±10.01)mm,P<0.05]、LVEF[(56.56±9.65)%比(43.57±9.41)%,P<0.05]和LVMI[(107.54±15.25)g/m2比(122.47±15.36)g/m2,P<0.05]显著改善。CABG组术后6个月较术前LVEDd[(53.65±3.72)mm比(61.75±5.85)mm,P<0.05]、LVEF[(57.70±10.65)%比(42.98±10.98)%,P<0.05]和LVMI[(109.43±14.35)g/m2比(126.22±16.58)g/m2,P<0.05]也显著改善。累积36个月随访发现,PCI组主要终点事件和MACE发生率高于CAB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比12.8%,χ2=0.29,P>0.05;12.4%比6.4%,χ2=2.22,P>0.05)。结论不同血运重建方法均显示术后6个月LVEF升高、LVMI降低,但在心功能、左心室重塑、主要终点事件以及MACE改善方面,CABG术与PCI术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015年04期 v.23;No.117 203-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1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25 ]
  • 不同方法定位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的临床研究

    蒋金法;刘如辉;徐文俊;许嘉鸿;宋浩明;

    目的探讨3种不同定位方法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根据随机表将患者分入体表解剖定位组(30例)、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组(30例)、对比剂定位组(30例)以及锁骨下静脉组(对照组,30例),其中体表解剖定位组、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组和对比剂定位组统称为腋静脉穿刺组。穿刺成功后按照常规方法植入各种起搏器和电极。观察4组不同穿刺方法的穿刺次数、所用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20例患者均成功植入各种起搏器和电极。穿刺腋静脉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总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定位组穿刺腋静脉成功率100%,但需要对比剂和准备时间;其次为透视下骨性标志定位组成功率93.3%;经体表解剖定位组和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组的穿刺成功率均为86.7%。腋静脉穿刺组穿刺次数中位数少于锁骨下静脉穿刺组(3比4,P<0.05);观察组穿刺平均耗时短于对照组[(3.9±1.3)min比(4.6±2.1)min,P<0.05]。对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经腋静脉穿刺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126.0±12.0)min比(146.0±16.0)min,P<0.05]。腋静脉穿刺组90例患者中共3例(3.3%,3/90)出现并发症,锁骨下静脉穿刺组30例患者中共5例(16.7%,5/30)发生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不同的定位方法穿刺腋静脉植入起搏电极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总体优于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术。

    2015年04期 v.23;No.117 208-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216 ]
  • 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危险因素初步分析

    解翠;吕慧;高奋;巩书文;朱国斌;边云飞;杨志明;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与冠状动脉慢血流性心绞痛(CSFA)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以心绞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后采用TIMI血流帧数(TFC)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CSFA组64例,冠状动脉及血流均正常组(对照组)64例。排除既往心肌病、瓣膜病等,搜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及血液生化相关指标,采用Logitistic回归分析,明确各种危险因素对CSFA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SFA组吸烟史及男性患者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载脂蛋白B100(Apo B100)、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TC/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载脂蛋白A1(Apo A1)/Apo B10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尿酸是CSFA的危险因素(OR 1.009,95%CI 1.003~1.015,P=0.004)。结论血尿酸水平增高可能导致CSFA的发生。

    2015年04期 v.23;No.117 213-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11 ] |[网刊下载次数:3 ] |[下载次数:128 ]
  •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行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

    张守文;王彩虹;王洁;潘金;庄萍;邵明凤;张秋林;马波江;李新华;

    目的评价半量瑞替普酶溶栓后行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接受易化PCI和直接PCI的STEMI患者,分为易化PCI组(65例)和直接PCI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缺血复发、新发心力衰竭或心力衰竭恶化、出血等)发生率。结果易化PCI组再通率95.4%,直接PCI组再通率94.3%,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再通率,术后30 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内MAC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半量瑞替普酶(r-PA)对STEMI患者行易化PCI是有效、安全的;在无直接PCI条件的医院,易化PCI是可行的。

    2015年04期 v.23;No.117 217-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2K]
    [阅读次数:30 ] |[引用频次:12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98 ]
  • 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心肌再灌注影响的比较研究

    孙卫平;张海滨;张学坤;郭金成;李春蕾;温宇梅;徐荣;

    目的比较血栓抽吸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单纯PCI对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15例,根据术前是否进行血栓抽吸分为血栓抽吸联合PCI组(105例)和单纯PCI组(110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PCI术中情况和疗效。结果与单纯PCI组相比,血栓抽吸联合PCI组患者TIMI血流Ⅲ级、ST段回落≥1/2、左心室射血分数≥50%发生率较高,心肌染色分级较高,无复流、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栓抽吸联合PCI能够改善患者的血运和心肌再灌注,改善患者的心肌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2015年04期 v.23;No.117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22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125 ]

书讯

  • 《抗栓与溶栓治疗——基础与实践》出版

    <正>血栓形成和栓塞不仅是常见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原因,也是许多全身性疾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重要脏器的血栓形成与栓塞的临床表现极为凶险,常导致严重的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近十余年来,国内外血栓防治的临床研究非常活跃,研究重心由治疗向预防转化,许多新型抗栓药物相继研发上市,对抗栓治疗的监测日益普及,大量随机对照研究聚焦于探索抗栓治疗的最佳剂量、配伍和疗程,并通过指南的及时更新指导临床实践,使血栓事件的风险显著降

    2015年04期 v.23;No.117 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医学统计学知识

  • 正确解读假设检验中P值的含义

    李雪迎;

    <正>对于医学研究而言,统计学假设检验是验证医学命题的重要手段。在解读统计学分析结果时,P值永远是最受关注的部分。研究者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检验水准上,当获得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时,似乎便皆大欢喜了。那么P值的含义是什么呢?却往往被忽略,并产生了一些不准确的理解甚至误解。其中最常见的误解是:P值越小组间差别越大。那么P值的准确含义是什么呢?不妨以最常用的t检

    2015年04期 v.23;No.117 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54 ]

读者·作者·编者

  • 关于论文中参考文献的著录

    本刊编辑部;

    <正>参考文献的著录应以亲自阅读的近年主要者为限,尽量精选。按国家标准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方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确需引用个人通讯时,可将通讯者姓名和通讯时间写在括号内插入正文相应处。不得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前1~3名全部列出,3名以上只

    2015年04期 v.23;No.117 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和志谢

    本刊编辑部;

    <正>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本刊对作者署名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1.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1)署名的意义: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

    2015年04期 v.23;No.117 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 关于论文中对图表的要求

    本刊编辑部;

    <正>图表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文字简明准确的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并需注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本刊采用三横线表,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行(如t值、P值等)在这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要求表

    2015年04期 v.23;No.117 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阅读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6 ]
  • 关于本刊论文中统计学符号的应用

    本刊编辑部;

    <正>本刊统计学符号遵照国家标准《统计学名词及符号》中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的有:(1)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方差分析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

    2015年04期 v.23;No.117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0 ]
  • 关于论著中关键词的标引

    本刊编辑部;

    <正>论著类论文中需标引2~5个关键词。请尽量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编辑的最新版《Index Medicm》中医学主题词表(MeSH)内所列的词。如果无相应词,处理办法:(1)选用直接相关的几个主题词进行组配。(2)根据树状结构表选用最直接的上位主题词。(3)必要时,可采用习用的自由词,但要置于最后。一般关键词不能使用缩写,如"ECG"应标引为"心电描记术"。

    2015年04期 v.23;No.117 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综述

  • 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治疗评价

    陈英伟;马长生;

    <正>自上世纪90年代末Haissaguerre等[1]率先采用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以来,经过1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导管消融术已经成为房颤的重要治疗方式之一。基于近年来多项关于导管消融术治疗房颤循证医学证据,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协会(AHA)/心律学会(HRS)房颤患者管理指南[2]进一步肯定了导管消融术在房颤治疗中的地位。该指南将反复发作、症状严重、药物

    2015年04期 v.23;No.117 225-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阅读次数:41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2 ] |[下载次数:218 ]
  • 压力监测导管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朱俊;蒋晨阳;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3%~0.4%;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其发病率呈阶梯上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达4%,7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更高达10%[1]。目前,导管消融已成为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环肺静脉电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tion,PVI)是房颤导管消融的基本术式,在国内外多项房颤治疗指南中被推荐为阵发性房颤

    2015年04期 v.23;No.117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2K]
    [阅读次数:38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148 ]
  • 冷冻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进展及临床评价

    苏晞;张劲林;

    <正>利用射频能源进行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是一项成熟的治疗技术,其疗效(尤其对于阵发性房颤)逐渐得到认可。但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相比,其繁琐的手术操作、相对漫长的学习曲线及一定比例的并发症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推广。近年来,将冷冻能源及专门设计的球囊导管应用于肺静脉隔离成为房颤治疗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应用近4万例[1],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和推广阶段。本文重点对冷冻球囊应用进展及临床评价进行综述。

    2015年04期 v.23;No.117 23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阅读次数:43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5 ] |[下载次数:373 ]
  • 经皮导管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围术期抗凝治疗进展

    黄俊;薛玉梅;吴书林;

    <正>导管消融历经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一线治疗方式,临床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房颤患者固有的血栓栓塞风险,导管消融术中左心房操作、心内膜损伤激活凝血系统,导管消融术后左心房功能顿抑等因素,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并不少见。2003年至2006年全球185个中心共16 309例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数据显示,围术期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生率约1%,危及生命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

    2015年04期 v.23;No.117 236-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阅读次数:35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52 ]

病例报告

  •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封堵巨大动脉导管未闭后发生机械性溶血二例

    邢镇华;唐亮;胡信群;

    <正>动脉导管未闭(PDA)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经导管封堵治疗已广泛应用于临床。Amplatzer封堵器可用于封堵各种类型PDA,效果佳、创伤小、安全性高。直径≥10 mm的巨大PDA术后易发生溶血、残余分流、封堵器脱落和封堵器脱位等严重并发症[1]。常规PDA封堵器最大直径为20 mm,若需更大直径的封堵器,多选择房间隔缺损封堵器(ASO)或肌部室间隔封堵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1年

    2015年04期 v.23;No.117 239-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4K]
    [阅读次数:17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4 ] |[下载次数:16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