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访问量:271832

  • 心率变异分析对儿童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价值

    余更生,江德勤,钱永如,钟家蓉,田杰,刘晓燕,熊丰,罗雪

    目的 监测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亢进症 (β 亢进症 )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 )患儿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及其 2 4h心率变异的昼夜节律 ,探讨自主神经活性改变在 β 亢进症中的作用 ,并提出有关的诊断价值。方法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 ,分别检测 β 亢进症和甲亢的心率变异分析(HRV) ,包括时域和频域指标 ,并分析其昼夜规律。结果  (1) 2 4h总HRV频域各频段比较 ,提示高频标准单位 (HFUN)和低频与高频比值 (LF HF)甲亢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甲亢组和β 亢进组差异无显著性。 (2 )清醒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 ,提示低频标准单位 (LFUN) ,HFUN,LF HF甲亢组和 β 亢进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二者与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3)睡眠期HRV频域各频段比较提示高频带 (HF) ,LFUN,HFUN 和LF HF等 β 亢进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与甲亢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4 ) 2 4hHRV时域变化提示 β 亢进组和对照组 2 4hHRV时域变化均有明显昼夜节律 ,以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 (rMSSD)和相邻RR间期差值 >5 0ms的个数所占的百分比(pNN5 0 )指标最敏感。而甲亢组 2 4hHRV时域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 β 亢进组 (P <0 0 1) ,昼夜波动幅度明显减少 ,昼夜节律消失。结论 β 亢进症由于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5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8 ]
  •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六例的诊断和治疗

    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沈向前,赵延恕,刘明辉,陈琳,方臻飞,胡信群

    目的 总结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 (PA)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方法 对 1979年 5月~ 2 0 0 1年 2月我院心导管术后发生的 6例假性动脉瘤进行分析 ,除早期 1例直接采用动脉修补术外 ,2例采用重复绷带加压法 ,3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压迫法治疗。结果  5例保守治疗者均痊愈 ,无并发症。结论 心导管术后假性动脉瘤早期发现及时诊断与治疗 ,重复绷带加压法和超声引导下压迫法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7 ]
  • 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预后的关系

    贾永平,张寄南,马文珠,曹克将,杨志健,马根山,朱铁兵,徐晋丹

    目的 探讨肌钙蛋白Ⅰ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微小心肌损伤的判断价值以及对其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10 6例UA和 44例稳定性心绞痛 (SA)患者、6 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及 72例健康者进行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 (cTnⅠ )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测定 ,部分患者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 ,观察住院及出院后 90~ 45 0d心脏事件发生率 ,用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 2 3个可能危险因素。结果  6 1例UA患者血清cTnⅠ增高 (5 7 5 % ) ,而SA患者只 8例增高 (18 18% ) ,血清cTnⅠ增高者发生心脏事件者明显高于cTnⅠ正常者 (P <0 0 0 1) ,血清cTnⅠ水平越高 ,心脏事件发生率越高 ;血清cTnⅠ水平与心绞痛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r =0 5 3,P <0 0 0 1) ;cTnT检出心肌微小损伤及预测预后与cTnⅠ有相似的作用。结论 cTnⅠ是判断心肌细胞微小损伤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 ,cTnⅠ增高可作为UA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预测指标之一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

    张荣林,施广飞,周素真,王春,神谷春雄,大野三良

    目的 介绍支架内再狭窄的处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 15 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经PTCA或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即刻和术后随访结果。支架内再狭窄治疗前后行冠脉造影 ,并于术后 5 7± 3 8个月复查冠脉造影。结果  15 6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PTCA或支架术治疗均获成功 ,其中 134例 (144支血管 )行PTCA治疗 ,占 86 7% ;2 2例 (2 2支血管 )行再次支架置入术 ,占 13 3%。 15 6例经再次PTCA或支架术治疗后随访平均 6个月的再狭窄率为 2 4 3%。 40处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处理后 18处 (4 5 % )再次再狭窄 ,而 96处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中有 17处再次再狭窄 (18% ) ,弥漫性支架内再狭窄经PTCA治疗后 ,再次再狭窄率明显高于局限性支架内再狭窄 (P <0 0 1)。支架内狭窄严重程度 (>75 % )也是影响PTCA疗效的主要因素。结论 对于大多数支架内再狭窄 (70 % )采用PTCA治疗安全有效 ,术后再狭窄率与首次支架置入术相似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 非器质性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的昼夜规律及临床意义

    钱永如,胡蓉,罗开良,余更生

    目的 探讨小儿非器质性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 (ventricularpresystole ,VPS)的昼夜变化规律与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0例无症状性VPS患儿进行 2 4h动态心电图 (DCG)监测 ,自主神经功能及心室晚电位检查。结果  13 30例 (4 3% )为日间型VPS ,10 30 (30 % )为夜间型VPS ,13例日间型中 ,12例属交感性VPS ,10例夜间型均属迷走性VPS ,日间型VPS频率与心率呈正相关 (r=0 6 7,P <0 0 5 ) ,夜间型VPS频率与心率呈负相关 (r =- 0 6 9,P <0 0 5 ) ,本组 2 0例作心室晚电位 (VLP)检查均正常 ,未发现器质性心脏病。结论 无症状性VPS日间型可能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所致 ;而夜间型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此类无症状性VPS一般预后良好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5 ]
  • 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初步探讨

    王振兴,冯毅,徐标,李殿富,张丽容

    目的 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 6h内接受急诊介入治疗 ,共置入支架 5 8枚 ,术后行即刻血管造影评价 ,观察住院及近期临床事件。结果  44例 (92 % )患者梗死相关动脉 (IRA)重建后TIMI 3级血流 ,全部病例IRA残余狭窄 <30 %。住院期间 1例死亡 ,无急性再闭塞 ,急诊搭桥及严重出血发生。随访 6个月 ,无再次心肌梗死、需外科血运重建术、卒中、脏器出血和死亡等重大临床事件。结论 急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成功率高 ,住院及近期临床效果好 ,是抢救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可靠方法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二种弹簧圈在冠状动静脉瘘介入治疗中的联合应用(附2例报告)

    夏呈森,王建安,章毅英,李建华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阅读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 选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

    李绪刚,王齐冰,葛均波,颜彦,樊冰,严卫,钱菊英,童步高,蔡乃绳,陈灏珠

    目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是多支血管病变血运重建的最佳方法 ,是无保护性左冠状动脉主干 (LMCA)病变的标准治疗。本研究探讨无保护性LMCA病变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 总结分析 1996年 10月~ 2 0 0 0年 8月间 2 0例住院的冠心病左主干病变患者接受直接支架术治疗。入选患者例行左室造影 (LVEF >45 %) ,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及其疗效评判采用常规标准 ,合并右冠脉严重弥漫狭窄病变或前降支 (LAD)与回旋支 (LCX)同时严重狭窄者不行该术。结果  2 0例中男 17例、女 3例 ,年龄 42~ 71(平均 6 4± 12 )岁 ,临床呈心绞痛Ⅱ Ⅲ级 ,其中合并高血压 9例、糖尿病 (2型 ) 1例。冠脉造影显示 ,左冠脉主干病变呈单纯狭窄者 8例 ,其中近中段狭窄 (5 0 %~ 80 %)者 6例、开口狭窄 (5 0 %~ 6 0 %)者 2例 ,左主干夹层分离者 2例 ,动脉瘤者 1例 ,合并LAD或LCX病变 (狭窄均 >70 %)者 9例 (狭窄 5 0 %~ 70 %)。全部患者左主干病变均进行直接支架术 ,其中 6例伴LAD或LCX病变者先行PTCA或支架术后再进行左主干病变的支架置入术。置入左主干内的支架均为管状宽径短支架 ,16例为 4 0mm× 9mm(直径×长度 )支架 ,3例为 3 5mm× 9mm支架 ,1例冠状动脉瘤者应用 4 5mm× 9mm支架。左主干支架术成功率为 10 0 %,无?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7 ]
  • Ebstein畸形合并预激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

    李德,向可翠,刘世玉,张鑫,周兴文,刘映雪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18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0 ]
  •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王守山,张路平,张立忠,高会茹,刘苏平,王西英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医源性血管内异物的外科处理二例

    匡斌,陈彦震,邓国三,黄广香,邝石峰,陈云瀛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 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导致冠状动脉栓塞一例

    李雪,贾国良,李伟杰,李成祥,吕安林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7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9 ]
  • 低压力预扩张高压力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106例临床分析

    郭新贵,许文亮,王旭,王晏平,林宪如,何涛,曲萍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6 ]
  • 冠状动脉造影与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对比分析

    可立志,贾立娟,李海涛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1 ]
  • S7冠状动脉支架注册临床结果

    潘要干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4 ]
  • 双心室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及应用评价

    华伟,王方正,张澍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01年第9卷索引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 心包穿刺置管负压器引流45例体会

    李殿芳,陈太鸿,胡艳梅,齐振宇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冠状动脉成形术的探讨

    张少衡,郭静萱,陈纪言,韦建瑞,王西平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Ⅱ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病史与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通过分析运动平板试验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 ,初步探讨此类患者PTCA适当时机及效果。方法 选择 47例 ,男 41例 ,女 6例 ,平均年龄 5 5 7± 9 7)岁初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 1个月以上 ,运动平板心电图示心肌缺血的无症状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观察PTCA术前后冠脉狭窄程度。结果 心肌梗死病史不超过 3个月与超过 3个月比较 ,前者术前狭窄程度虽大(P <0 0 5 ) ,但多支病变数少 (P <0 0 5 ) ,PTCA术后狭窄程度明显减少 (P <0 0 0 5 ) ,须支架术者也少(P <0 0 5 )。运动平板心电图试验阳性组虽术前狭窄程度明显高于强阳性组 (P <0 0 0 1)和低血压组(P <0 0 0 5 ) ,但术后狭窄程度比较 ,前者明显低于后二者和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P均 <0 0 0 5 )。结论 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 ,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 ,3个月以内行成形术效果较好 ;运动平板试验阳性结果者PTCA术比强阳性、严重室性心律失常、低血压和心绞痛者效果佳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3 ]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小型猪冠状动脉闭塞的实验研究

    蒋捷,高炜,王日胜,洪涛,肖锋,王进,牛大地,朱国英,周爱儒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基因治疗动物实验性冠状动脉闭塞的疗效。方法 中国实验用小型猪 19只 ,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段 ,心肌内多点注射自行构建的pcD2 hVEGF1 2 1 真核表达质粒。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VEGF免疫组化染色、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检测VEGF基因在心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作用 ,用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观察VEGF基因治疗对闭塞冠脉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结果 转移VEGF基因后 ,小型猪心肌内VEGFmRNA高表达 ,VEGF免疫组化染色提示VEGF蛋白表达水平升高 ;Ⅷ因子相关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心肌毛细血管增加 ;冠状动脉造影证明VEGF基因治疗能够促进闭塞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结论 心肌内注射pcD2 hVEGF1 2 1 真核表达质粒能够获得VEGFmRNA和蛋白的有效表达 ,促进心肌毛细血管增生 ,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阅读次数:16 ] |[引用频次: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88 ]
  • 二尖瓣储备功能对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远期心功能评价的意义

    傅向阳,彭献波,吕俊豪,冯常森,徐颖,傅强,叶文胜,陈爱华,赵霞

    目的 探讨二尖瓣储备在PBMV术后和长期随访中的变化及与心功能关系 ,更客观、全面地评价PBMV术远期疗效。方法 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 ,模拟轻、中、重度体力活动 ,分别于术后、随访期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MVA、MVG、Vmax、CO、EF等项指标 ,测量 (LA)。结果 二尖瓣狭窄患者 30例 ,男性 11例 ,女性 19例 ,年龄 (33 3± 7 2 )岁 ,随访时间 (36± 6 36 )个月。PBMV术后静息状态下MVA由 (0 88± 0 2 8)cm2 增加至 (2 0 2± 0 34 )cm2 ,MVG由 (15 2 2± 6 2 5 )mmHg降至 (3 78±1 34 )mmHg(P <0 0 5 ) ,运动负荷状态下MVA由 (2 0 2± 0 34 )cm2 增加至 (2 48± 0 42 )cm2 ,CO由 (5 2 0± 0 84)L min增加 (10 2 0± 0 90 )L min (P <0 0 5 ) ,提示二尖瓣储备、心功能储备部分恢复。经 36±6 36月随访 ,MVA有所下降 [(2 0 2± 0 34 )cm2 降至 (1 72± 0 34 )cm2 ,P <0 0 5 ],MVG、Vmax有所回升[MVG(3 78± 1 34 )mmHg增至 (5 16± 1 78)mmHg ;Vmax(1 12± 0 2 0 )m s增至 (1 48± 0 36 )m s ,P <0 0 5 ],而CO、EF无显著变化 [CO(5 2 0± 0 84)L min至 (4 73± 0 77)L min ;EF(6 6± 7 6 ) %至 (5 8±7 2 ) %,P >0 0 5 ],2 5例患者心功能仍然维持在Ⅰ~Ⅱ级 ,未再次行PB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阅读次数:24 ] |[引用频次:6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34 ]
  • 睡眠呼吸障碍与运动时血压变化关系的研究

    宋以信,中野博,池田东吾,岩永知秋,西间三馨

    目的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程度与运动时血压反应的相关分析。方法 将未服用降压药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 49例作为对象 ,用自行车式测量计进行运动试验 ,测量血压、脉搏、血中乳酸值及血气。再将安静时血压、运动负荷时各血压变化量与肥胖指数、临床症状、睡眠多导监测仪检测的夜间血氧饱和度最低值的平均值等数值进行分析。结果 运动负荷时的血压变化量与临床症状、夜间血氧饱和度最低值平均值间显示有相关性 ,而与体重指数无相关性。结论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态程度可能与血压上升有关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9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2 ]
  • 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

    夏春芳,霍勇,吴娜琼,薛林,朱国英,唐朝枢

    目的 观察抗炎因子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在血管成形术后的表达以探讨IL 10在血管损伤反应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了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IL 10mRNA水平、蛋白表达及其蛋白分布的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大鼠主动脉无IL 10的表达 ,在球囊损伤后第 1、7和 14天时 ,IL 10均出现转录 ,蛋白的表达量上调 ,生成的IL 10蛋白主要分布在血管内膜及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的胞浆和细胞外基质中。结论 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IL 10出现高表达 ,提示IL 10可能参与了血管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的修复过程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17 ] |[引用频次: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 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

    马依彤,刘宇,汤宝鹏,程祖亨,张爱伦,王疆,张燕一

    目的 对比分析新疆地区冠心病人群维吾尔族与汉族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异同。方法 复习我院自 1991年以来 2 2 0 0例冠脉造影的临床资料 ,按维汉不同民族分组 ,对比两者在病变部位 ,病变血管支数 ,病变分型 ,以及近端冠状动脉直径等方面的异同。结果 与汉族人群相比 ,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三支病变率高 ,C型病变多 ,完全闭塞性病变发生率高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新疆地区汉族人群近端冠状动脉血管直径小于同地区维吾尔族人群 ,但维吾尔族冠心病患者的受累血管多 ,病变程度重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再评价

    霍勇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阅读次数:10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66 ]
  • 急诊PCI后迟发性循环衰竭、泵衰竭、呼吸及肾功衰竭一例

    魏广林,王学文,姚远,周玉杰,马长生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阅读次数:12 ] |[引用频次: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42 ]
  •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窦急性闭塞后支架置入一例

    徐军,潘志祥,于晓燕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于波,王世越,齐国先,张月兰,曾定尹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阅读次数:11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内长支架置入术临床疗效

    陈步星,王伟民,赵红,胡大一,赵明中,卢明瑜,刘健,吴淳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动脉弥漫或长病变置入长支架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 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行原发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将 5 7例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弥漫或长病变置入冠状动脉内支架长度≥ 2 0mm为长支架组 (A组 ) ,另 48例梗死相关动脉病变相对较短 ,置入支架长度 <2 0mm作为对照组 (短支架组 ,B组 )。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征、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及置入支架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A组与B组之间有关年龄、性别、发病开始至心导管室时间、心肌梗死部位、心功能Killip分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具体梗死相关动脉病变血管和支架置入前梗死相关动脉血流TIMI分级 ,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患者侧支循环形成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 CA)后严重夹层形成明显多于B组。A组患者支架置入长度明显长于B组 [(2 6 0 2± 4 77)mm比(16 0 2± 2 40 )mm ,P <0 0 0 1]。两组之间置入支架直径无统计学差异。A组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6 5 %,与B组 95 7%相似。支架置入后A组TIMI血流 3级为 93 3%,与B组的 91 7%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A组中有 1例患者术后 3d支架处血栓形成。A组中 5 1例和B组中 41例患者术后随访 1~39个月 ,其中A组中 3例及B组中 4例因心绞痛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A组 1例为再狭窄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阅读次数:20 ] |[引用频次:1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中反复扩张与缺血预适应现象的临床观察

    马颖艳,王述民,程何祥,贾国良,郭文怡,李伟杰

    目的 为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 (PTCA)术中反复多次球囊扩张阻断血流 再灌注是否能达到缺血预处理结果。方法 连续观察 97例患者PTCA术中心电图、心绞痛情况。结果 ①97例患者中有 18例于首次扩张中出现室性早搏 ,再次扩张后仅有 4例仍有早搏。首次扩张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 (P <0 0 5 ) ;②首次扩张时 6 8例ST T改变的患者 ,反复扩张后仅有 2 6例仍有改变 ,而且临床心绞痛程度减轻。结论 ①短暂反复的冠脉球囊扩张可减轻心肌细胞的电不稳定性 ;②首次较长时间的扩张后再灌注 ,可对急性缺血产生缺血预适应现象

    2001年04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阅读次数:15 ] |[引用频次: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次数:52 ]
  • 下载本期数据